您好!欢迎阁下光临乔科化学!帮助中心 |网站导航 | 新浪微博

首页>技术中心>研发中心>浅谈影响食品安全的因素及应对措施

浅谈影响食品安全的因素及应对措施

发布时间:2013-11-22

浅谈影响食品安全的因素及应对措施


随着国民经济的高速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要求吃得营养、健康,但从近年来媒体所披露的食品安全事件却屡见不鲜。分析其原因,影响因素主要有微生物、化学性污染、食品安全标准的缺失,标准化生产率低下和检验行为的不规范等对食品安全构成影响。如何防止“病从口入”,需要采取多方面的措施:提高食品检验科学水平;完善食品安全控制体系;建立健全食品安全立法;加强各个行业间的配合等等。

食品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重要物质之一,食品质量优劣直接关系到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甚至生命安全。造成食品污染或食源性疾病发生率增加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工业化生产和新技术、新原料、新产品的应用,导致食品污染的因素日趋复杂化;高速发展的工农业带来的环境污染问题,直接影响农产品和食品原料的卫生并引发一系列严重的食品污染事故。由于部分食品生产经营条件落后、操作人员卫生意识差和卫生管理水平低,致使食品受到交叉污染而引发食物中毒。更有甚者,部分不法食品生产经营者出于赢利的目的,在食品中添加有毒有害物质或滥用食品添加剂,给食品安全带来隐患,对消费者的健康造成直接的威胁。

1·影响我国食品安全存在的主要因素

1.1微生物对食品安全性的影响

1.1.1真菌对食品安全的影响

真菌在自然界中广泛存在,有些真菌被应用于食品工业中,如酿酒、制酱、面包发酵等,但有些真菌也通过食品给人体健康带来危害。由真菌引起的食品中毒种类主要有:黄曲霉素致毒、霉变甘蔗中毒等。人类食用了由这些霉菌污染的食品可损害肝脏,严重导致癌变等。

1.1.2细菌对食品安全性的影响

细菌种类繁多,分布广泛,与人类有着密切的关系。有些食品如食醋、味精及多种氨基酸都是应用细菌制造的,但有些细菌也给人类带来危害。根据国内外统计,在各种食物中毒中,以细菌性食物中毒最多。引起中毒的有沙门氏菌属、致病性大肠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等。

1.1.3病毒对食品安全性的影响

引起人畜共患病的病毒主要有猪水庖病毒、狂犬病病毒、口蹄疫病毒等。

1.2化学性污染因素对食品安全的影响

化学性污染对食品安全的影响是多方面的,以下仅就农药残留、食品添加剂对食品安全的影响进行分析探讨。

1.2.1农药残留对食品安全性的影响

近年以来,杀虫剂、除草剂等农药在大量使用,特别是有磷杀虫剂农药,是农作物中残留最为严重的农药,根据浙江杭州、温州、云南三地上市蔬菜中甲胺磷残留分析表明,检查出甲胺磷的比率为40.8%,最高检出浓度为1.85mg/kg,以叶菜和豇豆检出率较高,分别为51.7%~61.5%和44.4%~100%。长期摄入有磷农药可出现肝功能下降、血糖升高,白细胞吞噬功能减退等病理变化,并具有致癌、致畸、致突变的作用。为了降低食品中农药残留量,就必须建立健全农药法规标准,加强对原料作物的生产管理。

1.2.2食品添加剂对食品安全性的影响

食品添加剂是食品工业中的一个重要“角色”,可使食品色、香、味更佳,保质期更长。食品添加剂主要有:着色剂、防腐剂、甜味剂、酸味剂、发色剂、漂白剂、保鲜剂。在食品加工过程中,添加一定限量的食品添加剂对人体是安全的,国家标准、行业标准中对食品添加剂的使用量做了明确的规定。但长期(或超量)使用食品添加剂会致癌,产生遗传毒性在人体内的残留,破坏新陈代谢等。在实际生活中,过量添加食品添加剂的现象比较严重,有的还是违法添加对人体有严重危害的化学品。例如:为了使面粉更白,在面粉中添加过量氧化苯甲酰(增白剂)。在熟食品、卤制品中添加过量人工合成色素、亚硝酸盐等,使食品色泽鲜艳诱人;为延长食品货架期,添加过量苯甲酸(钠)等防腐剂;更有甚者,将甲醛加入到米粉中,使之更劲道、鲜亮。要确保食品添加剂食用安全,必须加强食品添加剂管理,包括食品添加剂的毒理学评价,食品添加剂食用量标准的制定和审批,生产或使用食品添加剂的审批手续、食品添加剂法规等。

1.3食品安全标准的缺失,标准化生产率低和检验行为的不规范对食品安全的影响

1.3.1初级农产品标准化生产率低,源头污染较重

有的产地环境污染、污水灌溉、违禁使用高毒农药;城市废弃物的大量排放,造成许多有毒、有害物质渗入土壤中;饲养禽畜非法使用苏丹红、生长激素、瘦肉精。这些严重影响了农产品安全性。

1.3.2食品安全标准严重滞后于生产发展的需要

往往出现食品安全事件之后,才发现标准缺失,才紧急制定相应标准。

1.3.3检验检测行为不规范

对食品进行的监督检测,通常是根据标准,用规定的方法和检测仪器对食品样品中的成分含量、食品添加剂、农残和微生物等进行分析检测,然后将检测数据与标准进行比对。检测结果符合标准要求的,判定为合格;检测结果不符合标准要求的,判定为不合格,只进行符合性验证检测,很少进行安全风险分析检测。

2·我国防止食品安全事件的措施

食品安全问题涉及到政府的多个部门、食品的生产者,经营者以及广大的消费者。为了提高食品安全性,保证人体健康,促进社会发展,我国采取了大量的有效措施。

2.1提高食品安全领域的科学水平

进一步提高检测技术和能力,完善风险监测和风险评估体系。为适应新形势下的检测工作,质检机构一方面要加强硬件建设,引进先进仪器设备,为食品质量安全监管提供强有力的技术支撑;另一方面要培养一批高素质的专业检测人员,不但精于检测工作,了解检测技术的发展趋势和动态,具有较高的理论造诣和丰富的实际工作经验,而且还要了解当前食品的制假动态,善于从产品的外观捕捉到产品的违禁添加物,为产品质量监督和打击假冒伪劣产品寻找到直接的突破口和切入点。

2.2完善食品安全控制体系

积极吸纳国际先进的食品管理经验,将监督管理的重点从最终产品的检验过渡到生产经营的全程控制。一要构建和完善食品标准体系框架,继续完善农(兽)药、污染物等限量标准、检测方法标准;二要协调相关食品标准间各项技术指标,使之权威、科学、统一;三要及时更新标准,避免老化;四要加快制定重要的食品安全标准,满足新技术、新材料、新产品所需求;五要不断提高食品安全标准的科学性,对包括食用农产品质量安全标准、食品卫生标准、食品质量标准在内的现行标准进行整合,与国际通行的检测、判定标准一致。

2.3大力推进农业标准化建设

当前推进农业标准化,一要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净化农产品的产地环境,避免有害物质在农产品中富集;二要规范农业生产过程,科学合理地使用化肥、农药等农业投入品。在农产品初加工、储运过程中严格按照标准使用添加剂和符合食品要求的包装物,避免造成二次污染;三要积极建设农业标准化示范基地,促进农业的产业化经营。通过对农民的生产行为按标准化要求进行引导和规范,有效地保障了作为食品原料的初级农产品的质量和安全,也就保障了食品质量安全。

2.4加大食品市场监督力度

要监管手段和方法要与时俱进、不断创新采取多种形式,从生产、加工、贮运、销售等各个环节控制食品的污染,加大惩罚和打击力度。要实施分类监管,对于产品质量不稳定,存在安全隐患的企业应当重点监管,并加大巡查力度。对于出现严重质量问题的企业采取停产整顿和取缔的措施。

2.5加强食品安全相关的法律、法规认真研究、修订、完善食品安全法律、法规和技术标准,加快与国际标准接轨,增强食品产业的国际竞争力,促进国际间的交流与合作。

2.6加强各个行业间的配合

农业、质量技术监督、工商、卫生等部门要切实发挥职能作用,加强配合、整顿和规范市场秩序,从而净化食品环境,使污染远离我们的餐桌。

我们既要开展食品安全方面的基础研究,又要加强生产和消费环节的监督管理。相信在管理部门、生产者、科研机构、消费者的共同努力下,随着以上工作的不断开展,我国的食品安全,人民群众的健康水平一定能够得到进一步提高。 

本文由“中国云试剂”编辑,如需了解更多请移步:http://www.qiaosun.cn,“中国云试剂商城”主营:化学试剂,标准品,标准物质,卡尔费休试剂,色谱试剂,高纯试剂,电子纯MOS,优级纯试剂,分析纯试剂,化学纯试剂


 
联盟委员交流群
156018797
统一服务热线
400-6226-992